羊场乡奢嘠村沙坡组妇女李艳梅多年精心照顾百岁公公杨孝中和病重丈夫杨友华,成了村民眼中的好儿媳、好媳妇。
李艳梅嫁给杨友华已经30来年,几十年间,她用善良、勤劳、坚韧,诠释了什么是好儿媳、好媳妇。
踏进李艳梅的家门,她正在给公公杨孝中做饭。李艳梅脸上挂着笑容,简单介绍了公公的情况:“老人牙齿都掉光了,我只能单独给他做一些容易消化的饭菜。”
104岁的公公杨孝中年轻时,养过马、走过货。“那时候挣工分、养马走货,啥都干——以前路不通,全是毛狗路,货物都要从现在的姑开乡进,他就牵着马运货。”放牛回来的杨友华提起父亲年轻时的拼劲,眼里满是敬佩。
杨友华是杨孝中的第五个孩子,身体孱弱,经常昏厥,前前后后跑了很多医院,也没查出原因。李艳梅看着丈夫,满眼心疼:“看他白白胖胖的,根本不像生病的样子,但就是受不得累,一累就容易昏。他做不了其他事情,家里买了头小牛以后,他的任务就是每天上山放牛。”
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李艳梅并没退缩,一边扛起家里农活,一边照顾丈夫和公公。
疫情期间,杨孝中老人被感染,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热水,一点米粥,大家都以为老人坚持不了多久,没想到他硬是挺了过来。”李艳梅说,那些日子,公公的吃喝拉撒,样样都落在她的肩上。
尽管杨孝中年事已高,牙齿已掉,但身体还算硬朗,上下楼梯不用拐杖。李艳梅笑着说:“天气好的时候,我公公就爱到处走走,我怕他不小心摔倒,就逼着他用拐杖。”
这么多年来,李艳梅一直悉心照料老人,每天早起,先给公公洗漱、穿衣、吃饭,整理公公的床铺,然后再操持农活,每天忙里忙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把老人照顾好了,比什么都强,脏了,给他洗,饿了,做给他吃。”李艳梅面对这种重复的日子,显得很坦然。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左邻右舍经常会来李艳梅家坐坐,竖大拇指称赞这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