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文明网-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 人文毕节
发布时间:2025-03-10   来源:毕节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月琴

  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

  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阮

  那时

  它的模样与现在大不相同 

  从唐代开始

  它有了一个如诗般的名字 —— 月琴

  “形圆似月、声如琴”

  直到清朝

  月琴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威宁自治县

  是月琴传承的一方沃土

  在当地民间风俗里

  月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承载着人们朴素、真挚的情感

  年轻男女用它倾诉爱慕

  游子借它思念远方的家人

  长辈们通过它为亲人送上祝福

  但凡节庆、婚嫁等重大场合

  月琴演奏总是不可或缺 

  威宁彝族月琴

  又被称为 “腔子”“杰猜” 等

  其造型独特

  细腰大肚、做工精美、花样繁多

  主要由琴头和琴颈

  琴身、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连接在琴身上

  构成了完整而和谐的乐器结构

  当演奏者用指甲轻轻拨弦

  琴弦振动

  美妙的声音就此产生 

   制作月琴的原材料

  主要有木、丝、竹、骨

  历史上

  威宁彝族月琴只有“二弦九品”

  二弦是四线两弦,两线作一弦

  九品则是“上四品”“下四品”“小二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后来出现了 “三弦十八品” 的月琴

  新增的九片均为小二度

  琴弦也变成了三弦(单线为一弦)

  2024年

  威宁彝族月琴制作技艺入选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是对它历史价值的肯定

  也是对未来传承的期待

  威宁彝族月琴

  像一颗遗落在民间的明珠

  静静地诉说着历史

  这一古老的技艺

  也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责任编辑:陈 红江
【】【】【】

联系地址: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0857-8630030 咨询qq:1509077332 邮编:551700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copyright 毕节文明网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的技术支持: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