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沙县岚头镇东部的茅岗村,距县城35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的传统村落。这里喀斯特地貌与丘陵交错,年均气温14.8℃,雨量充沛,孕育了千亩茶园、高粱田和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近年来,茅岗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通过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和社区共建,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茅岗村风景
地理与历史:从“九里茅岗”到移民新村
茅岗村东接高果村,南邻安底镇,辖6个村民组523户2872人,汉、苗等多民族和谐共居。村名源于清代“九里茅岗”的传说——早年此地灌木丛生、人迹罕至,九华里内荒无人烟,故得名。
历史上,茅岗历经多次变迁:清代属敦主时二甲境,民国时期划归黔西县,1941年归属金沙县。1977年,为安置乌江电站库区移民,金沙县组织3万民兵开垦梯田3300亩,建成“新一公社”(后更名茅岗乡)。1992年并入岚头镇后,原长堰、新村、果林三村合并为如今的茅岗村。
产业振兴:茶叶与高粱托起致富梦
作为传统农业村,茅岗村耕地面积4157亩,以茶叶、水稻、高粱为主导产业。2017年,金沙贡茶公司流转土地661.52亩建设茶园,带动169户农户增收,每年清明采茶季可创收10万元。高粱种植同样红火,152户农户与茅台集团等企业签订订单,876亩高粱年产值达235万元。
生态农业的“绿色名片”
返乡创业者罗亮的故事成为茅岗村的佳话。2017年,他放弃贵阳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回乡创办果桑园。经历初期葛根种植亏损后,他转型种植桑葚,以“土地流转 分红 就业”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如今,120亩果桑园年产桑葚6500斤,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并计划扩展林下经济,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游客在桑葚园内采摘游玩
基础设施:从“行路难”到美丽乡村
曾经的茅岗村因水库淹没道路,村民出行困难。1984年修建首座过路桥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2年实现“户户通”硬化路,2019年建成25条通组路和机耕道,安装路灯900余盏,自来水覆盖率达100%。2020年,284户1145人受益于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卫生厕所改厕率超40%,垃圾转运箱和专职保洁队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绿水青山滋养着茅岗村
文化焕新与治理升级
茅岗村坚持“党建 自治”模式,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2011年入选“金沙十佳美丽村庄”。通过村级事务阳光化、矛盾调解“小事不出村”等举措,让村庄治理更高效。传统节俗如春节舞龙灯、清明家族聚会、中秋赏月等,与新建的文化广场、图书室共同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
“幸福”花开香满园
风物与未来:生态与文化共融
茅岗村的魅力不仅在于产业,更在于其独特的生态文化。村民坚持减少化肥使用,发展绿色农业;穿洞水库灌溉5000亩良田,千亩玫瑰园、葡萄长廊和樱桃花海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特色美食糍粑、腊肉,以及苗族花灯、龙灯游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玫瑰基地
未来的茅岗将努力丰富旅游发展业态,深化“桑葚节”“樱桃花节”等“土特产”文旅活动,挖掘山歌、民歌等传统文化,形成鲜果采摘、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文化艺术赏析等多元化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我们要让每一颗桑葚都成为乡村振兴的种子,让茅岗村成为幸福家园的典范。”
从荒芜的“九里茅岗”到生机盎然的生态新村,茅岗村用勤劳与智慧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答卷。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生,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