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纳雍县光明村的发展历程
恰是这句诗的生动写照
光明村基本情况
光明村主要居住汉、苗、彝、仡佬、穿青、白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落。各族人民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如语言、服饰、节日、风俗文化等。
光明村的第一所学校
曾经,光明村没有一所正规的学校。
90年代初,光明村农户潘永福、吴学贤在家中开办私校,免费开展启蒙教育,教室是两人自家住房,学生自带桌椅上课,少时四五人,多时二三十人。
2003年,在纳雍县人民政府及维新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使用香港同胞黄佩球先生捐助的15.5万元与地方配套资金,建设了光明村第一所正规小学——黄佩球团结希望小学。
2012年,在镇政府及教育局统筹下,整合教育资源,学生多数安排到维新镇中心小学读书,黄佩球团结希望小学完成历史使命,正式停用。
光明村的致富路
光明村海拔在1200-1500米之间,区内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适宜发展种植业;区内荒山草坡较多,适宜发展养殖业,但多年来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任何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曾被列为属二类贫困村。
近年来,光明村通过整村推进种植以玛瑙红樱桃为主的经果林1733.5亩,硬化道路1800平方米,改厕40户,改圈27户,建有沼气池35口,实施生态家园建设20户。通过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在上级部门的统筹帮扶下,入股镇级玛瑙红樱桃种植产业、林下红薯种植产业、樱桃盆景等,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形成长效利益连接机制,助推脱贫攻坚。
2020年7月
光明村党支部委员会
被中共纳雍县委授予
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如今行走在光明村进村路上
沿途樱桃林成片
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
映照出光明村
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明天
责任编辑:陈 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