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织金县龙场镇的东南面,偏坡村静静坐落,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一
偏坡村,苗语古称hmongb longk daox yangs(蒙弄道阳)。其起源可追溯至解放初期,当时属自强乡管辖。此后历经变革,1958年成立偏坡大队、归属龙场公社,1963年改属熊寨公社,1984年偏坡大队改为偏坡村,熊寨公社改为熊寨乡,偏坡村随之属熊寨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原龙场镇、金家坝乡、讨瓦乡、熊寨乡合并为新龙场镇,偏坡村便一直隶属于龙场镇至今。
关于偏坡村的由来,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很久之前,此地是一片荒芜山林,人迹罕至。一位祖先在梦中受神灵指引,得知平远州(今织金腾龙干河一带)是适合族人安居乐业的仙佛之地。醒来后,祖先带领族人长途跋涉,寻觅梦中福地。最终,他们来到一片地势偏斜的山坡,这里背靠青山,面朝河流,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村民祖先认定这就是神灵所指之处,决定在此定居。然而,搭建房屋时,山坡上一块巨大岩石挡住了最佳建筑位置。人们尝试凿开岩石,却因岩石坚硬而失败。就在众人无计可施时,一位年长村民提议向山神祈祷。当晚,族人们举行了隆重祭祀仪式,向山神献上贡品并跳舞。次日清晨,奇迹降临,巨石自行裂开,形成一条平坦小路,通向山坡最佳位置。村民们认为这是山神恩赐,于是更加虔诚祭祀山神,并在此建立村落,将村子命名为 “偏坡”,寓意着偏斜的山坡以及神灵的庇佑和村民祖先意志的坚韧不拔。此后,偏坡村村民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守护着这片土地。
二
偏坡村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在脱贫致富与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偏坡村宛如一位坚毅的行者,无畏风雨,披荆斩棘,凭借着对美好生活的炽热向往与不懈追求,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奋进之路。
烤烟,无疑是偏坡村产业版图中的一面鲜亮旗帜。你瞧,那广袤的田野上,1150亩左右的烤烟田绿意盎然,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14户农户宛如勇敢的舵手,在这片烟海中辛勤耕耘,他们熟练地穿梭于烟株之间,精心照料着每一株烤烟,为当地80余位乡亲提供了就业的“诺亚方舟”。按照每亩3000元的经济收入来算,每年烤烟产业为村子带来的收入超过240万元,这可是一笔实打实的“致富经”。而且,凭借着农户们多年积累下来的精湛种植技术,2026年的种植规模目标直指 1300 亩以上。部分农户更是积极拓展“战场”,跑到相邻乡镇或临近村承包土地,就像开拓疆土的勇士,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让烤烟产业的“版图”持续扩张。
偏坡村的土地,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过,却也因为地形地貌的原因,呈现出破碎且坡地居多的特点。有限的耕地面积,就像一个小小的“牢笼”,难以困住村民们对富足生活的渴望,大量劳动力因此闲置下来。在这样的困境下,劳务输出成为了偏坡村破局发展的关键一招。
在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偏坡村80%以上的年轻劳动力毅然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他们有的在县内找到了工作,成为建设家乡的一份子;有的奔赴县外省内,在更广阔的省内天地里寻找机会;还有的远赴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他们平均每月每人能有4500元左右的收入,这些收入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
偏坡村人对斗鸡的热爱由来已久,尤其是春节期间,斗鸡比赛成为村民们欢聚一堂、增添节日气氛的重要活动。村民们从小就精心挑选和培养斗鸡,观察其精气神,选出有潜力的“好苗子”,并通过体能锻炼、攻击技巧培养等日常训练发掘其擅长的招式和打法。比赛前,双方会根据斗鸡的体重、体格和身形进行匹配,体重在3—4.5公斤范围内的斗鸡更适合比赛。一场斗鸡比赛一般分为3个回合,每回合40分钟,中间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期间,鸡主会为斗鸡擦洗身子、按摩、清理口腔,并喂水喂食,帮助其恢复体力。比赛开始后,斗鸡气势汹汹地扑向对方,瞄准对方的头和脖子进行攻击,常用招式包括以喙掐冠、斜腿飞蹬、腾跃压背等,场面激烈精彩,吸引大量村民围观。每当斗鸡展现出精彩搏斗技巧时,观众都会发出阵阵喝彩声。
偏坡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诸多荣誉。2018年,被评为毕节市文明村;2023年,拟评为毕节市 2023年第二批市级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这些荣誉是对偏坡村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激励着村民们继续努力前行。
偏坡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未来,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进取,相信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偏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