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气象。春季学期一开始,纳雍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山珠”培训基地,在已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学员的基础上,又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为纳雍国家级非遗“滚山珠”注入充满活力的 “双生”力量,让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去年冬季学期,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纳雍县滚山珠非遗传承人李飞龙走进纳雍天河第二实验学校,组建了“滚山珠”社团,吸引了44名同学加入。其中,自幼喜欢舞蹈的11岁双胞胎姐妹李锦凡、李锦心格外引人注目。她们不仅配合默契,还非常刻苦,表现尤为出色。李飞龙发现她们是可塑之才,便将她们列为“滚山珠”重点培养对象,免费为她们提供培训。
加入“滚山珠”团队后,双胞胎姐妹训练更加刻苦,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她们便掌握了“滚山珠”的核心动作,还成功登上了纳雍县百兴镇及锅圈岩乡的春节活动表演舞台。“虽然练‘滚山珠’很累,但我们为了更大的舞台,再苦再累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双胞胎姐姐李锦凡说。
与此同时,家住纳雍县张家湾老翁村的10岁苗族双胞胎兄弟李勇达、李勇进也与“滚山珠”结下不解之缘。两兄弟自幼热爱跳芦笙舞,虽无人专门指导,动作不够规范,但他们在玩耍、做客、干活时都不忘舞蹈,母亲将他们跳芦笙舞的日常视频发布到快手后,竟吸引了7万多粉丝关注。
去年冬天,兄弟俩及母亲在快手上看到李飞龙带着团队登上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栏目,心生羡慕,毅然决定拜李飞龙为师,学习滚山珠。
2月16日,李勇达、李勇进的母亲带着他们来到李飞龙家,举行了简单的拜师仪式。从此,兄弟俩不仅从老家转学到李飞龙联系好的纳雍天河第二实验学校就读,还吃住在李飞龙家,每天放学及周末完成作业后,李飞龙便亲自指导他们练习滚山珠。
按常规,“滚山珠”培训基地的集中培训时间是周末,但自从双胞胎兄弟加入后,李飞龙就给两对双胞胎开了“小灶”——每天下午放学后,带领他们同台合练。两对双胞胎的超常发挥,让李飞龙非常欣慰。“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两对小双胞胎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他们不仅接受能力强,平时还很吃苦耐劳,平时他们也比较默契。”
有了老师的专业指导,双胞胎弟弟李勇进对实现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李老师一样上中央电视台。”
李飞龙表示,接下来,他将会尽他所能,把他毕生所学的技艺传授给两对双胞胎。“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把滚山珠传承下去。”
据悉,“滚山珠” 原名 “地龙滚荆”,苗语 “子落夺”,2006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发源于贵州纳雍,融合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蕴含着苗族人民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承载着苗家人的迁徙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