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雨,古茶吐翠。
随着茶园管护进入关键期,亮岩镇太极村的茶农们穿梭于茶垄间为茶树进行修枝、除草、松土、施肥等,为即将到来的春茶采摘做准备,确保春茶产量质量全面提升。
茶园管护
“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管护好茶园才能出好茶。”太极村党支部书记张磊介绍,目前太极村一带现存古茶树3万多亩,挂牌茶树近7万株,茶龄最高达一千多年,获得“贵州古茶树之乡”称号。
近年来,为了更好保护古茶树资源,让老茶树焕发新活力,太极村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鼓励茶企、合作社以入股、租赁、合作等多样化发展方式,带动古茶树管护与开发,加大新品种繁育力度,扩大栽培面积,强化品牌培育,使古茶产量和产值年年攀升。
“村里号召种茶,我们都支持,从管护到采摘,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我们面对面学,每年收入都很可观。”村民洪文秀家种了12亩茶树,每年能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在她看来,种茶是每家每户的奔康事业,种好新茶树、保护好古茶树就是守护村民永续发展的“根”。
如何书写好“茶 ”文章,将“小叶子”打造成为“大产业”,近年来,七星关区推行“茶业 旅游业 文化体验”的模式,依托古茶文化节、斗茶大赛、技能比拼等,推动农旅融合,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茶旅等一体化茶叶产业发展格局,让千年古茶续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古茶树
“游客不仅可以观光茶园、品鉴茶叶、体验茶俗,还可以观赏茶艺、购买茶产品。”张磊说,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元化投入、民众积极参与,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重塑茶产业链条,让太极村变得更美、更富、更强。
古茶树
“太极古树茶曾是清朝的贡茶,我们这里的孩子呱呱坠地,便开始喝茶了。”今年70岁的何方平说,太极村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家里来客人,“进门一杯茶,出门一杯茶”。
在这里,人们用茶叶熏腊肉、点豆花、煮鸡蛋、炒鸡蛋,茶香四溢;用红纸制作“五谷盐茶”,寄语婚后丰衣足食;用茶叶缓解病症,帮助治疗眼睛干涩、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等。从饮茶,到吃茶,再到用茶,古茶文化融入了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村民在喝茶
小小“绿叶”,既增添了绿色“颜值”,又提高了农业“产值”,还彰显了富民“价值”。太极村以茶为笔,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目前,太极村茶叶种植总面积达5000亩,涉茶农户575户2480人,今年预计采收茶青2万斤。
最是一年春好处,唯有春茶不可负。“下一步,太极村将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茶品牌,强化茶科技,做优茶产业,使茶产业真正强村富民。”张磊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