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文明网-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 文明村镇
发布时间:2025-03-11   来源:大方发布   
选择文字大小  
  

  河头村位于大方县三元乡政府中心东面,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人口601户1827人。其中,以彝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居多,共有1138人,因此,也造就了这里民族风情浓厚、民族文化深厚的特点。

  

  河头村是整个三元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因为它是全乡水资源的源头,便起名河头村。全村耕地面积2084.8亩,林草地面积8500亩,全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平均海拔1620米,整体地势较为平整,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广阔的荒山草坡资源,最宜发展传统农业,更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场所。

  全村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养殖、肉牛养殖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圣女果、莲花白、辣椒为主,经济果林以核桃、漆树、李、杏为主。其中,在官寨田坝产出的“十里香”稻谷远近闻名,深受群众好评。

  一

  在河头村,有一些小地名看似名不见经传,实则写满了这个地方发展变化的丰富历程。

  

  先说官寨田坝。此地地形平坦开阔,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土目居住过的地方。旧时,为了维护土目的尊严,凡是土目住过的地方、用过的工具,都冠以官家之名,如领地称官地,住地称官寨,住房称官房,进而称官家屋基、官家大坡、官家大土、官家水井、官家坟、官刀等等。所以,官寨田坝就因头目安开臣居住而得名。

  

  再说猴子山。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位具有神奇法力的仙人,还有一对充满灵性的猴子,这对猴子一直待在仙人身边,仙人常常教导它们一些生活的智慧和道理,久而久之它们也通了人性,逐渐掌握了一些特殊的本领,可以在山林间自由穿梭,还能与其他动物沟通交流。终于有一天,仙人得道飞仙,整座山林都以这对灵猴为尊。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它们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就发动所有动物开始打造山型,最终的形状为一只神态祥和、静谧卧躺的猴子。这便是猴子山的来源。

  又说箐上堰塘。此地占地面积10亩,彝语叫作“罗那各”,译为“红色煤矿”,据说,古时候这里是一座煤矿,且出产的煤是红色的。箐上堰塘在猴子山的群山环抱之中,呈葫芦形,周边有住户和农耕地。从1993年起,因为水资源丰富,有村民为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开始在周边开垦土地并在塘内喂鱼,箐上堰塘因此开始有了人气。

  

  继续说和平堰塘。与箐上堰塘仅隔一个山垭口,约2公里左右。1958年建立生产队时,取名为和平生产小队,以后又改为和平村民组。和平,彝语“黑奢煤”,指堰塘边的一座山,谐音喊为“黑赦”。和平堰塘呈圆形,占地面积20余亩,其中有沼泽地10余亩,与堰塘连成一片,也在猴子山脚下。在塘边有一个岩石包包,被人们称之为猴子山的垫脚石。和平堰塘周边是安姓居住的寨子,也是村民放牧及养鱼的场所。

  此外,还有白岩堰塘,占地面积10余亩,这里本是水流进白岩垮山的消水洞,但因为时间久了,洞里被堵塞。1988年开始,消水洞已经完全不能消水了,慢慢地就形成了堰塞湖。因为垮山的原因,在这里居住有滑坡的风险,因此,尽管有可供发展的水资源,也没有住户在这里居住,但是这里碧波荡漾,青水涟漪,给白岩增添了不少山光水色。

  二

  近年来,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河头村支两委结合本村实际,一方面发展圣女果、辣椒种植产业,另一方面,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前往东部地区就业,为群众增收打通堵点。

  

  之前,河头村属于深度贫困村,在基层治理方面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问题,给外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脏乱差”。为了改变这种刻板印象,乡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不遗余力,大力整治河头村现状。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为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河头村大力推行积分制,鼓励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各项村内事务中来,河头村所有的公益性岗位每周一会自发组织清扫道路卫生和杂草,群众也会主动维护。同时,为进一步激发群众与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在基层治理中的活力和内在动力,乡党委、政府与河头村支两委还组建了“上门办”服务队,由乡直各股室站所业务员和无职党员组成服务团,化被动为主动,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开展“上门办”行动,推行业务帮办代办到家、民情走访到家、精准服务到家、政策落实到家、产业对接到家、矛盾化解到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明确责任人、责任时限,逐一分析予以解决。

  

  2023年,全村进行河道治理,增设河堤护栏2公里,铺设生活排污管道4.7公里,铺设灌溉管道1500米,灌溉土地250亩,修建文化广场1个占地300亩,配备公共厕所以及各类健身器材,规划安装路灯95盏,分布在河头村10个村民组沿线,全长4公里左右。完善了当地的公共照明设施,极大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截至2024年,全村88%的群众对村内人居环境评价为非常满意。如今的河头村,已逐步成为一个环境美、生活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责任编辑:陈 红江
【】【】【】

联系地址: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0857-8630030 咨询qq:1509077332 邮编:551700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copyright 毕节文明网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的版权所有 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的技术支持: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
网站地图